时间:2013-06-03 原文作者:董俊芳 董伟
一项最新的研究效果批注,虽然国有企业近年来的对外投资增速有所减缓,在对外投资主体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流量和对外投资存量上的绝对职位依然没有爆发实质性改变。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持的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的流量上依然是绝对的主导。
该研究由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职员所肩负,旨在剖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难题。他们得出上述效果的依据是,2011年尾,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存量为3500多亿美元,其中国有企颐魅占投资存量六成以上。
随着中国企业的一连生长与全球竞争名堂的形成,“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的一定选择。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抵达747亿美元,是2002年的28倍,全球排位从第26位上升至第6位。中国对外投资主要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占有总量的75%,西欧蓬勃地区则少得多。
国际化历程理论以为,企业的国际化行为是一个生长的历程,其体现为企业对外洋市场逐渐提高允许的历程。既是企业能力生长的效果,也是企业资源设置的客观需求。在对外直接投资上,中国企业履历了一个以追求市场和追求手艺为主,到以获取战略资源和效率为主的演进历程。
从1978年刷新开放到1994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这一时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的突出体现为“找市场和资源”。这一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集中在第三工业和石油等能源行业,“走出去”的企业主体是大型国有商业公司和综合型集团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集中在香港、澳门等地。
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到中国加入WTO以前这一时期,以取得战略资产和效率为主要目的的并购案例显着增添。这一阶段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最先关注生产加工行业。大宗具有民营资质的企业集团加入“走出去”企业雄师之中,例如,小天鹅家电、广东格兰仕、天狮集团等。亚洲虽仍为投资的重点区域,但西欧的投资显着增添。
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目的显着转变为以获取战略资产和效率为主。
“通过‘走出去’,中国企业不但可以获得资源,还能获得国际先进手艺、治理履历、市场、整合工业链等资源,以及获得财务投资收益,同时疏散和对冲危害。别的,中国企业通过外洋吞并收购有助于缓解海内产能过剩。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验无疑能够对提升中国工业竞争力起到起劲作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原磊体现。
不过,中国企业“走出去”仍保存一些问题,制约了国际化战略的实验。其中最为人关注的是缺乏足够的危害意识。企业并购特殊是外洋并购是一项本钱和危害“双高”的战略行为,危害不但体现在生意营业运动自己,并且还体现在并购后的资产整合历程之中。中国企业外洋并购的大宗失败案例都源于文化冲突。如上汽并购双龙案的失败,主要缘故原由在于文化整合。若是上汽对文化冲突事前有充分预计,就很有可能降低厥后的损失。
原磊指出:“海内的支持系统不敷完善。中介组织在跨国并购中饰演着主要的角色,主要为企业外洋并购提供信息咨询、公关效劳、融通资金等,由于现在中国尚未建设蓬勃的中介组织系统,中介营业基本被外洋中介机构垄断,中国企业需要支付高昂的用度约请外洋机构。同时,国家人才的缺乏和素质的七零八落已成为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瓶颈。”
现在,中国企业的外洋并购念头还停留在取得资源这样一个较为初级的条理上,诸如怎样使用资源实现协同效应、怎样对并购资源举行剖析和重组以及怎样实现商业模式立异等问题还没有完全纳入视野。事实上,商业模式立异和企业并购关系细密:商业模式立异是企业并购的最终目的,而并购是企业取得商业模式立异的主要途径。
另外,西方国家为了重振古板制造业而接纳了“再工业化”战略,将会推进一系列掩护和帮助本国古板制造业的政策步伐的出台,如实验商业掩护、限制中国企业并购等,这对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无疑会有影响。例如,美国运用手艺商业壁垒如种种手艺规则、手艺标准、质量认证等手段来限制中国产品入口,以抵达掩护本国生产商利益的目的。别的,美国和法国先后提出以征收“碳关税”的方法应对天气转变的主张,其目的就是要借此对中国、印度等主要生长中国家设置绿色壁垒,通过处分性关税实验商业制裁。
“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制造业出口国之一,凭证现在的经济生长态势,若西方蓬勃国家在2020年前后实验‘碳关税’政策,很有可能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爆发倒运影响。”原磊说。
(本文章摘自6月3日《中国青年报》)